随着疫苗事件的爆发,健康及监管问题再一次被推向了大众视野。利益至上罔顾人命,沾着人血的馒头吃起来心安理得,但谁家没有个孩子,这种无良落在哪家都是滔天悲剧。
不过今天小帮不是来讨伐疫苗的,相信相关文章大家也看得不少,就不多做赘述了。
社会毒瘤我们避无可避,只能相信国家会还民众一个相对安全的立身之所。但大多健康问题,我们都可以通过日常预防和早发现来避免。
白天外卖,晚上烧烤,生活习性和环境的改变,让健康焦虑日益加剧,癌症发病率不断升高,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
1
23岁姑娘竟被查出胃癌晚期
23岁一辽宁姑娘莉莉(化名),老天就和她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
莉莉为了减肥而节食,短短一个月暴瘦了30斤,还没来得及享受瘦身的喜悦,发现自己肚子越来越大了。医院做了检查,本来以为是小毛病,结果竟然被查出——胃癌晚期。
在最美好的年华,余生便没有了余生。
有统计显示:约九成的胃癌,发现时已是晚期!
癌症虽可怕,但可以通过正确的方法得到预防和控制,世界卫生组织提出:
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
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很多癌症发现的时候就已经是晚期了,早期不是没症状,只是容易被忽略,若身体出现以下情况时,就必须警惕,若置之不理就可能发展为癌症。
1
胃部不适、烧心、胸痛——防胃癌
消化专家介绍,胃癌主要是“吃出来”的,尤其是长期“重口味”对胃部伤害很大,忌重口、饱食。
少吃腌制食物:比如腌肉和酸菜等腌制类,少吃含食盐较多的食物。
忌饱食:长期饮食过量给胃部增加负担,造成其功能失调,可能生病得癌。
有慢性胃炎或胃部疾病的人群需要多多注意,及时接受正规的中西医结合治疗,一般不会发展成癌。
建议:推荐以下高危人群进行幽门螺杆菌和胃蛋白酶原的联合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再决定是否进行胃镜检查。
胃癌高发地区人群/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曾经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手术后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胃癌前疾病/胃肠道肿瘤患者父母和亲兄弟姐妹/存在胃肠道肿瘤其他高危因素等。
2
不明原因的刺激性干咳——防肺癌
胸外科专家介绍,“肺癌是一个被‘气’出来的病”,想预防肺癌,重点要防“五气”,做好一个检测!
烟草烟气污染
室外大气污染
厨房油烟污染
装修材料污染
常常爱生闷气
建议:以下肺癌的高危人群,每年都要做一次低剂量螺旋CT筛查,每年的CT片子要保存好,定期观察,给自己的肺留一张“底版”。
每天两包,吸烟史20年以上/年龄大于55岁,有肿瘤家族史/有职业暴露史,接触放射线,或者在粉尘环境里工作/有肺部的基础性疾病。
3
牙龈出血、鼻出血或皮肤瘀斑瘀点——防白血病
白血病是造血系统的恶性肿瘤,俗称“血癌”。是儿童和青年中最常见的儿童肿瘤。
致癌因素包括过多接触有机溶剂染料,最常见的就是染发剂、烫发剂,或者新装修房屋内残留的大量有毒有害化学物质。尤其是苯及其衍生物,这些化学药物可以诱发突变,导致细胞恶性增殖,发展为白血病。
建议:对孩子们来说,重要的预防,就是定期体检,及早发现,及时治疗。大部分属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在标准化疗的情况下,治愈率达80%以上。
4
吞咽不顺/不适、食管有异物感、胸骨后疼痛——防食管癌
由于食管对温度不敏感,一些饮食习惯,比如“趁热吃”容易导致食管癌。
过高的温度易损伤食道黏膜,如果长期反复刺激,就会引起食管粘膜的慢性创伤和炎症,最终就有可能导致食管癌的发生。
此外,抽烟、喝酒、进食速度过快、喜欢吃干硬粗糙的食物,都会增加食管癌的风险。
建议:年龄大于40岁,符合以下任一项者应列为食管癌高危人群,建议作为筛查对象。
来自食管癌高发区/有上消化道症状/有食管癌家族史/患有食管癌前疾病或癌前病变者/具有食管癌的其他高危因素(吸烟、重度饮酒、头颈部或呼吸道鱗癌等)
5
消化不良、呕吐、腹泻、消瘦——防肝癌
肝癌的发展有个典型的三步曲:肝炎、肝硬化、肝癌,日常尽量做到三不吃:
不吃发霉食物——黄曲霉素,黄豆、花生、红薯、甘蔗等发霉后,切不可再食用。
不吃或少吃腌菜——亚硝胺,酸菜、咸菜、咸鱼等腌菜中含有较多量的亚硝胺,最好不吃或少吃。
不饮酒或少饮酒——酒精肝,长期饮酒易引起酒精性肝炎,导致酒精性肝硬化,最终引发肝癌。
据统计,大约70%的原发性肝癌发生在肝硬化的基础上,在我国,还约40%的肝硬化合并了肝癌。所以,肝硬化很可能是肝癌的癌前病变。
建议:及时接受并配合规范的治疗、预防肝炎(含酒精性和非酒精性肝炎),戒酒。另外,有脂肪肝的人也要注意尽快减脂,避免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肝炎-肝硬化。
6
长期便秘、腹泻,大便有血或呈深色、黑色——防结直肠癌
日常做好“两加一减”,增加蔬果粗粮和运动,减少摄入“双高”食物。
现代人吃肉太多,吃菜太少,这样容易出现便秘和膳食不平衡。长期便秘,会迫使肠道反复吸收有害物质,诱发肠癌。
大家少吃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肉和吃菜的比例最好在1∶5至1∶4之间,并且每天吃50至克杂粮。
建议:有肠息肉的人要远离油煎、烟熏、火烤的食物以及烟酒。同时,可适当服用益生菌制剂,调节肠道菌群,维持肠道健康态。腺瘤性肠息肉最好及时手术切除。
7
乳房肿块、局部皮肤改变、乳头改变/溢液——防乳腺癌
乳腺外科专家介绍,预防记住“3个1”:
1年1次专科检查:医院由专科医生,根据身体情况进行超声或是X线检查,有条件者还可进行核磁共振检查。
1月1次自我检查:每个月都要对乳房进行自我检查,最好固定在月经后3~7天,如果自查时摸到乳房内有孤立、无痛,很硬的肿块,医院排查是否患有乳腺癌。
1天1次乳房清洁:每天临睡前最好对乳房进行清洁和按摩保养,避免使用含有激素的丰胸产品。
建议:发现乳房乳腺有肿块的朋友要及时就医,进一步检明病因,常见检查如乳腺X线、彩超、内视镜等。
8
皮肤发黄、消瘦、腹痛——胰腺癌
不健康的生活习惯是诱发胰腺癌的危险因素。比如老烟枪,经常过量饮酒等。
建议:胰腺、胆囊疾病患者、糖尿病、慢性胰腺炎患者、胆石症等都属于高危人群,年龄在45岁以上,尤其是有慢性胰腺炎的人,应高度小心。
9
长期头痛、视力、视野和眼底的改变——防脑癌
近年来,颅内肿瘤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统计,颅内肿瘤约占全身肿瘤的5%,占儿童肿瘤的70%。
很多人都将脑癌和长期使用手机等电子产品联系起来,那么手机和脑癌的密切程度到底有多大呢?
根据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在年的报告,对于手机与胶质瘤风险的关系,只是表述了它们之间的可能关联。从无线手机中释放的EF-EMF,可以被认为是一种致癌物。
虽然目前为止还没有手机辐射会直接导致脑癌的证据,但是,电子产品的广泛使用,和脑癌的增长趋势有一定的重合。
建议:不要长时间离大脑太近使用手机,可以使用免提、耳机替代通话。
10
淋巴结肿块——淋巴癌
任何引起免疫力下降的原因都是淋巴瘤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长期过度疲劳、熬夜、精神生活压力过大,都可以导致免疫系统功能紊乱。
另外,接触射线和化学污染物也会影响免疫系统,而可能诱发淋巴瘤。
尤其是在颈部、腋下或腹股沟等部位,淋巴结出现一处或多处肿大,并且质地较硬但没有疼痛感的,就要当心是淋巴瘤!
建议:淋巴瘤,最常见的初发症状是淋巴腺或者淋巴结肿大,有以医院检查。
其实,从早期的单个癌症细胞到晚期癌症是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两天或一两个月的事,通常都是以年计的。
定期体检对早期发现癌症很重要。特别是上了40岁的朋友都更应注意,针对肺、大肠、胃、肝、食管、乳房和淋巴等器官进行体检。
1
防患于未然,领取最高50万互助金
疾病不挑人,除了疾病预防,关键时候的救命钱更重要。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