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十人九胃病”
胃病在人群中发病率高达80%
并且正以每年17.43%的速度增长
现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
由于各种因素从而患有一些胃病
加班熬夜、不吃早餐
天天吃撑、吃饱就睡
……
胃病的发病趋势日益呈现年轻化
中年患者发病率也逐年增加
今天是国际护胃日
哪些生活习惯可能会导致胃病?
当胃有不适
怎样根据症状自测?
保胃的关键时间是什么?
养胃指南请收好
戒掉伤胃坏习惯!
????
一
小心丨易得胃病的6类人
1
加班熬夜族
上班压力大,经常性加班熬夜,精神处于长时间紧张状态,容易导致胃酸分泌过多,引起胃部不适。
2
不吃早餐族
不吃早餐胃分泌的胃酸没有食物可消化,易损伤食管、胃肠粘膜,长此以往不仅容易导致胃溃疡,还可能导致胆汁中的胆固醇沉积,诱发胆结石。
3
餐后运动族
吃完饭就赶着去健身、跑步,可能导致内脏供血不足,影响消化功能。
4
吃饱就睡族
不少人习惯吃完夜宵,回家后倒头就睡。睡前饱餐,胃内食物没来得及消化,很容易出现消化功能异常。
5
天天吃撑族
吃饭宜吃七八分饱。经常吃太撑,不仅会加重胃的负担,还会增加胰、胆等消化器官的压力,打乱消化系统的正常工作。
6
小病隐忍族
对胃部隐痛的、腹胀等症状很不重视,能忍则忍、能拖就拖,实在不行就吃止痛药救急。事实上,任何不适都可能是身体在报警,一定要及时就诊,避免把小病耽误成大病。
二
自测丨常见胃病症状
1.胃溃疡
饭后不久出现的左上腹疼,疼痛可能有节律性、季节性,可伴有恶心、呕吐、反酸、黑便。发病年龄常为四十五岁到五十多岁。
2.十二指肠溃疡
常在饭前开始右上腹疼,或半夜痛醒。常有节律性、季节性等特点,吃点东西可以缓解腹痛,可伴有反酸、黑便。发病人群相对多为年轻人。
3.胃食管反流病
典型的反酸、烧心、胸痛,也可能出现背痛,还可能引起咽喉疼痛、咳嗽、哮喘、鼻塞、突发性耳聋、突发性耳鸣等症状。
4.胃痉挛
突然发作的上腹剧烈疼痛,可有饮食不洁史,坐卧不安,可伴随腹泻,可在1-2小时后自行缓解。
5.溃疡病急性穿孔
突发剧烈腹痛,肚子硬如板状,不能触碰。
6.胃癌
早期多无症状。要留意一些病人会出现上腹不舒服、胃胀、隐痛、恶心、不爱吃饭、黑便、体重下降等症状。年纪大且有家族史的人更改引起重视。
(以上仅供参考,如有不适请及时就医。)
三
注意丨应该杜绝的伤胃习惯
1
饮水不足
可能会导致肚胀、便秘,接下来出现痔疮出血,还有一些人出现长期的肠道炎症,会造成得癌症风险的增加。
2
长期吃垃圾食品
经常喝可乐、吃汉堡包等,不吃蔬菜水果,体内缺乏维生素;同时胃肠道长期高热量摄入,易造成炎症性肠病。
3
暴饮暴食
胃有一定的容受性,暴饮暴食会出现胃部胀满不适,还可能造成胰腺炎等更严重的问题。
4
不注意饮食卫生
可能会感染幽门螺杆菌(我国是高感染率国家),进而引起胃炎、胃溃疡、胃癌以及淋巴瘤等疾病。
5
工作压力大,过度劳累
工作节奏太快,胃里面分泌胃酸、胃蛋白酶的功能发生变化,容易引起慢性胃炎。
6
滥用药物
很多人滥用阿司匹林等解热镇痛药物,对胃黏膜易造成损伤,也会引起慢性胃炎。
7
饮酒抽烟
酒精的大量摄入,直接对胃黏膜造成损伤;吸烟容易引起幽门括约肌松弛,胆汁反流。
8
作息不规律
正常人下半夜一两点钟胃酸分泌得最多,而经常性熬夜会打乱生活节奏,也会对胃造成损伤。
四
牢记丨“保胃”的关键时间
7:00
晨起一杯温开水。洗漱完毕后喝半杯到一杯温开水,可补充流失的水分,促进肠胃蠕动,为进餐做好准备。
7:30
早餐最佳时间。长期不吃早餐易导致营养失衡,同时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早餐最好在起床后1小时,与午餐间隔4小时。
12:00
午饭后别马上午睡。午饭时间要尽量充裕,不要飞快吃完饭马上投入工作中。吃完饭最好能安静待一会儿,不宜立刻午睡。
14:00
错!“饭后一支烟,快活似神仙”吸烟会使血管收缩,胃的保护能力变差。同时,烟碱、尼古丁等毒物也会进入唾液,这些均可能导致胃溃疡。
16:00
加餐最保“胃”。下午若觉得饿,可以适量补充一些点心、水果,长期空腹容易导致胃溃疡和胃肠功能紊乱。
19:00
晚餐后站立半小时。有胃食道反流的人,尽量不要饭后躺着或坐下,这样胃酸会反流到食道,使症状加剧。
20:00
餐后1小时别做“沙发土豆”。这是脂肪最容易堆积的时候,尽量不要坐在电视前当“沙发土豆”、“葛优瘫”,可以适当散步或慢跑。
22:00
睡前尽量不要进食。睡前喝牛奶并不是所有人的“养生良方”。专家解释,这样会刺激胃酸和胆汁的分泌,胃不好的人最好睡前不要进食。
来源|人民日报央广网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