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4月15-16日
医院副院长、胃肠外科专家孙元水教授主持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第二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胃癌规范化治疗暨恶性肿瘤营养支持高级论坛”,来自全国各地的著名胃肠外科专家近名一起交流分享最新学术进展。
我院柴可群院长、黄飞华副院长等领导出席了开幕式,本次大会主席、孙元水副院长在开幕式致辞。
两天时间开展三场学术活动。4月15日举办了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全国规范化肿瘤营养培训项目——肿瘤目标营养疗法(GNT)培训班。由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与支持治疗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石汉平教授领衔的六位肿瘤营养界知名专家授课,内容涵盖:营养疗法概要、营养给予途径、肿瘤患者的营养疗法,食道、胃、肝肿瘤患者的营养治疗等。
4月15日晚,召开“第二届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胃肠肿瘤学组委员会会议”,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普通外科专业委员会胃肠肿瘤学组组长孙元水副院长就胃肠肿瘤专业发展、学组建设发表了讲话。
4月16日,学术论坛国内知名专家云集,在论坛上作学术报告的有:中医院石汉平教授、医院柴可群院长和孙元水副院长、医院钱锋教授、医院王西墨院长、医院李国立教授、医院张小田教授、医院花亚伟副院长、医院周云教授以及我院消化内科费保莹主任、普外科张竝主任等。专家们聚焦学术热点开展主题交流: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胃癌外科手术规范与进展,胃癌并发急腹症、严重腹腔感染的处理,机器人手术,中医药诊治,规范化疗,热灌注化疗,免疫治疗,多学科综合治疗等,以及腹腔镜肝切除等。
我院四位讲者,充分展示了我院该领域在科学研究和临床实践中取得的丰硕成果。浙江省名中医、柴可群院长作《中医药在胃癌诊治中的运用》报告,展现了胃癌的流行病学资料和当前的诊治概况,进一步探讨了中医药在胃癌诊治中的实践与体会。中医药的抗癌作用包括:抑制肿瘤生长,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促进围手术期康复,优化内环境以降低复发转移风险。柴院长在这几个方面分别加以阐述,分析不同肿瘤的症状和病机,并进行相应的选方用药,辨证论治的中医理念贯穿始终。柴院长多年来在肿瘤诊治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创立了“培本”、“化痰”、“解郁”、“温阳”的柴氏抗肿瘤四大法则。具体可概括为:健脾补肾,扶助正气;化痰解毒、消散癌肿;疏肝解郁,调畅情志;温阳通络,散寒防变等方面。在临床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胃肠外科专家、孙元水副院长作《重症腹腔感染的营养治疗策略》报告。孙教授主要讲述了重症腹腔感染的诊治要点,这些感染范围大、病情进展快、持续时间长的腹腔感染,如不进行及时治疗,极易并发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脓毒症,导致严重的器官功能障碍,甚至死亡。他从原发病灶处理、腹腔引流、抗感染、免疫调控、营养支持等方面入手,通过一个个典型的病例生动详实地展现了胆管感染、急性胆囊炎、急性胰腺炎、腹部外伤、手术等继发细菌感染以及急性腹膜炎等引起的腹部感染性疾病的诊治原则和丰富经验。
消化科主任费保莹博士作《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治》报告。费主任在报告中讲述了早期胃癌的分型以及不同的内镜诊断技术(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窄带光谱成像、自发荧光成像、共聚焦显微内镜)的特点和临床应用现状。费主任擅长十二指肠镜下微创治疗胆胰疾病(ERCP)、消化道肿瘤的粘膜剥离术(ESD)、超声内镜检查(EUS)以及内镜下放置金属支架、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止血术等。在随后的演讲中,他向与会人员展示了我院消化内科团队开展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黏膜剥离术(ESD)的诊治状况,展现了我院消化内镜中心在早期胃癌诊治中具备的过硬技术和丰富经验。
肝胆外科主任张竝博士作《肝癌围手术期的营养支持》报告。张主任从分析肝癌患者围手术期营养状况的特点以及营养状况评估入手,继而阐述了肝癌患者的免疫营养治疗与支持治疗。他还进一步延伸探讨了近年来肝癌外科治疗的进展,此外还向参会人员展示了我院腹腔镜肝癌手术的开展情况和确切疗效。
本文由医院胃肠外科供稿
同德官微为您健康加油!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