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状况是基本生命体征

于恺英,刘俐惠,石汉平(首都医科大医院胃肠外科/临床营养科/肿瘤代谢与营养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北京)

传统的基本生命体征是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所有患者入院时常规检查。相对于上述四大基本生命体征,营养状况对患者而言也是一个重要的生命体征。营养状况与疾病发生、发展、转归及治疗效果密切相关,决定了疾病发生与否,决定了治疗效果好坏,决定了临床结局喜忧,决定了并发症多少,决定了住院时间长短,决定了医疗费用高低。因此,患者入院时应该常规评价并记录营养状况,把营养状况看成与体温、脉搏、呼吸和血压同样重要的基本生命体征。

1营养状况决定机体免疫功能

营养状况不仅影响身体成分与体型,还影响生理结构与功能。营养不良不仅表现为体重的变化,更表现为功能的障碍。免疫系统是人体健康的卫士。大量研究证明,营养状况与免疫功能密切相关,细胞代谢变化影响免疫细胞功能[1]。营养不足与免疫功能抑制有关,后者增加了感染的易感性,同时提升了对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保护(protectionagainstseveraltypesofautoimmunedisease)。营养过剩与慢性低度炎症有关,后者提高了代谢性疾病、心血管疾病风险,促进了自身反应(autoreactivity),破坏了保护性免疫[2]。

营养失衡(nutritionalimbalance)对所有生物的内环境稳定、生理功能维持均是一个严重挑战,哺乳类动物在进化过程中获得了自动调节营养素的利用和储存能力。营养素过剩时,机体将他们以能量储存于脂肪组织、肝脏及肌肉中;营养素不足时,储存的能量被动员,以供机体生理功能维护之需。在这个过程中,脂肪组织体积随营养素过量或不足而变化(增大或缩小),进而影响脂肪组织激素,脂肪细胞因子如瘦素、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necrosis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6(interlukin-6IL-6)及脂联素等的分泌。很多脂肪细胞因子具有免疫信号功能,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生物学特性、改变免疫反应。研究发现,瘦素是连接营养与免疫的关键分子[3],它随脂肪细胞体积增大或缩小而增加或减少分泌。一方面,通过下丘脑抑制食欲、增加能量消耗,发挥代谢调节作用[4];另一方面,瘦素可以调节巨噬细胞吞噬作用及致炎细胞因子的产生[5]、上调T细胞葡萄糖摄取与代谢[1],是营养不足条件下免疫抑制的重要调节因素[3]。营养不足时,瘦素分泌减少,T细胞葡萄糖摄取不足,致使T细胞功能障碍。TNF-α是最主要的致炎细胞因子,与急性期反应、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6]。肥胖时,TNF-α表达增加;体重丢失时,TNF-α表达减少。IL-6具有广泛的作用,包括调节多种免疫细胞如B细胞、T细胞增殖,促进T细胞生存,抑制其凋亡。阻断IL-6,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减轻脂肪肝[7]。营养良好者,免疫功能强,患病概率低,见图1。

2营养状况决定疾病治疗效果和临床结局

疾病相关性营养不良(disease-associatedmalnutrition,DAM),特别是肿瘤相关性营养不良是原发疾病之外最常见的第二诊断,消化系统尤其是上消化道疾病患者的营养不良发生率更高。研究发现,患者营养状况与临床结局密切相关。ShpataV等[8]报告例胃肠手术患者,全部患者术前营养不良发生率为65.3%,胃肠肿瘤患者营养不良发生率为84.9%。多变量回归分析发现,营养不良、累积能量赤字(cumulatedenergydeficit)是并发症、院内感染及死亡升高、ICU停留时间和机器通气时间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类似的研究很多,HoJW等[9]报告营养不良风险评分是住院时间、30d及60d死亡的独立预测因素。ThomasMN等[10]报道有营养风险的患者住院时间更长(13dvs7d),手术后并发症更高(7.23%vs6.91%)。

体重是营养状况的反映,营养不良的直接后果是体重丢失。DewysWD等[11]报告,不同肿瘤患者体重丢失发生率差异较大,在31%~87%之间,体重丢失发生率及丢失量与肿瘤转移病灶数量正相关。与体重稳定者相比,体重丢失者生存时间显著缩短、化疗反应率降低、体能状态评分减少。AndreyevHJ等[12]报道例连续入院的肿瘤患者中,男性患者体重丢失率高于女性(51%vs44%,p=0.01);体重丢失的肿瘤患者尽管化疗起始剂量更小,但是其剂量相关性不良反应更多、更重,尤其是手足综合征及胃炎;化疗时间平均减少1月;体重丢失与更短的无失败生存(failure-freesurvival,FFS)、更短的总生存、更差的反应率、更差的生活质量评分、更差的体力状态密切相关。营养不良(体重丢失)是不良临床结局的独立危险因素,由于化疗时间缩短、不良反应严重,营养不良患者预后更差。

3营养状况决定生活质量

健康相关生活质量(health-relatedqualityoflife,HRQol)是一种多维度健康评估,是影响个体是否可以优化衰老(optimalaging)的重要因素。研究发现,HRQol与营养状况密切相关,营养状况决定HRQol。Jimenez-RedondoS等[13]对83例独立生活的80岁及以上老人,分别用EuroQoL-5D(EQ-5D)、微型营养评估(mininutritionalassessment,MNA)评估他们的HRQol及MNA评分,并做24h饮食摄入回顾调查,发现男性、女性的生活质量评分(0.±0.vs0.±0.,p=0.02)及营养状况(26.5±3.2vs24.3±3.2,p=0.03)存在显著差异,女性身体活动能力更差、疼痛/不适更多,营养不良风险更高。EQ-5D与MNA密切相关(p<0.),EQ-5D指数(EQ-5Dindex)与能量摄入正相关(p=0.04),EQ-5Dvas与体质指数(bodymassindex,BMI)负相关(p=0.02)。EQ-5D的疼痛/不适与能量(p=0.)、蛋白质(p=0.)、脂肪(p=0.03)、镁(p=0.)、磷(p=0.)、硒(p=0.)及烟酸(p=0.)摄入密切相关。结论认为,增加能量及营养素摄入可以提高生活质量。KostkaJ等[14]在更大样本中观察了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发现无论城市还是农村,肥胖(高BMI)的老人生活质量更差,营养状况好(MNA高)的老人,生活质量更好,自我报告的生活质量问题更少。他们据此认为,营养状况是HRQoL的独立预测因素。

营养状况不仅仅影响正常人的生活质量,更影响疾病患者的生活质量。Alfonso-RosaRM等[15]发现,糖尿病患者的营养状况(MNA评分)决定身体功能状况(下肢力量、运动灵活性、心肺耐力),并与生活质量(EQ-5D-3L-HRQoL)密切相关(EQ-5D-3Lutility,rho=0.,p<0.;EQ-5D-3Lvas,rho=0.,p<0.)。肿瘤患者的营养状况与生活质量的关系更加密切。PolanskiJ等[16]调查了例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lungcancer,NSCLC)患者,年龄(62.8±9.6)岁,其中,51.1%患者营养不良,23.9%患者有营养不良风险,只有25.0%患者营养正常。营养正常患者的所有生活质量功能评分最好,营养不良患者最差,提示营养不良风险的患者居中。单变量分析发现营养不良与生活质量下降及症状严重程度密切相关,多变量分析发现营养不良是生活质量下降、身体功能降低的独立决定因素。GellrichNC等[17]报告在例口腔癌患者中,,35%患者体重丢失,41%患者体重维持不变,24%患者体重增加;体重维持不变、体重增加患者的生活质量显著高于体重丢失患者。正常饮食对维持体重至关重要,进食捣碎泥状食品(mashedfood,匀浆食物)或流汁食物、食欲下降与体重丢失密切相关。

4营养状况决定寿命和生存时间

生命历程观的T2E2模型(timing,timeline,equityandenvironment,时间、时程、投入和环境)[18]认为,合理营养(微量营养素丰富、能量平衡)是影响个体与人群、当代及后代健康、寿命的第一因素[19]。众所周知,端粒酶是决定人类衰老与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端粒酶长度与寿命直接正相关[20]。影响端粒酶健康的因素有遗传性和非遗传性两大类,营养与体力活动是维持端粒酶健康的最重要后天因素[21],见图2。端粒酶长度与豆类、坚果、海藻、水果、奶制品、全谷物及咖啡摄入正相关,与酒精、红肉、加工肉及大量单糖摄入负相关[21,22]。谨慎膳食模式(prudentdietarypattern)可以延长白细胞端粒酶长度,相反,西方饮食模式(westerndietarypattern)则缩短白细胞端粒酶长度[23]。地中海饮食模式(Mediterraneandietpattern)可以预防衰老导致的端粒酶缩短,增加白细胞端粒酶长度[23]。提示在10年前,甚至遥远的过去摄入的食物,可以影响中年人或较老成年人的衰老速度与程度[22]。

营养状况不仅决定正常人的寿命,更加决定患者的生存时间。YeoHJ等[24]报告,例社区获得性肺炎(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gangrenjia.net/jbzl/589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