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出现疼痛、烧心、胀气、消化不良等胃病症状时,我们总会想到用药物来缓解,那么你了解什么样的症状该吃什么样的药?医生开的药又该如何吃最为合理呢?
就作用原理上来讲胃药主要分为五个大类,分别是:
第一类抗酸药
如氢氧化铝、碳酸钙、氧化镁等,主要针对,疼痛、反酸、嗳气。原理是弱碱性无机盐通过中和过多的胃酸以缓解胃疼等症状。抗酸类胃药患者须在胃内容物排进小肠后,胃内较空时服用,才能充分发挥药物的抗酸作用,故餐后及临睡前服用最佳。
大量长期服用可引起严重的磷缺乏症、骨质疏松以及便秘,甚至造成肾脏损害。所以在服药期间应严格避免与奶制品、酸性食物、饮料同食。
第二类抑酸药
如奥美拉唑、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与抗酸药物的功能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抑酸药作用于胃的泌酸细胞而抑制胃酸分泌,比抗酸药更安全、对人身体伤害也更小。奥美拉唑类药物的吸收,容易受到胃内食物的干扰,故在餐前空腹状态下服用效果最佳。
抑酸类胃药还可以类似的方式影响铁和钙的吸收,长期连续服用可增加缺铁性贫血和骨折的风险。所以在服用抑酸药期间要注意适量补贴补钙。
第三类胃粘膜保护药
如思密达、硫糖铝、德诺、米索前列醇等。这类药物主要作用于胃病源头的胃粘膜,在胃粘膜表面生成一层保护膜来代替胃粘膜对胃的保护作用。此类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为两餐之间,以最大程度的延长药物与胃粘膜之间的接触时间。
胃粘膜保护药多为胶状态铋制剂或者铝制剂,长期服用对肾脏伤害尤为严重,严重的会造成药源性尿毒症。所以服用时一定要用间断性服药法,且一定不能连续服用唱过两个月。
第四类促胃动力药
如多潘立酮(吗丁啉)、西沙必利、舒丽启能等,做个形象的比喻就好比是往胃肠道里打了一定量的兴奋剂,刺激胃肠道更好的蠕动。解决消化不良、恶心、胀气等症状。餐前半小时服用效果最好,这样当进食时,血液中药物的浓度能恰好达到高峰,从而充分发挥药物作用。
胃动力药物长时间服用会导致胃轻瘫,会对药物有强烈依赖。所以此类药物不适宜长期服用,可以通过加强锻炼,滋补胃粘膜的方式逐渐摆脱此类药物的依赖。
第五类抗幽门螺旋杆菌药
如质子泵抑制剂(奥美拉唑等),或胶体铋(丽珠得乐等),多与抗生素联合。在这里有必要说明一下,抗生素多对身体危害较大,所以这种三联、四联疗法杀菌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服用该类药物时要根据抗生素的不同而调整服药时间。
抗生素除了对人体的毒副作用巨大,长期服用会引发幽门螺旋杆菌产生耐药性,加速幽门螺旋杆菌蔓延引起反向作用。所以幽门螺旋杆菌药物每次不能超过1周,每次杀菌都要不断调整抗生素种类。
以上胃药多用于临时缓解症状应按需服用,慢性胃病患者切不可不按医嘱自行长期服用。
养胃专家教你养胃
养生先养胃,如果胃不好;吃再好的东西也没用,吃进来的食物必不能很好的被吸收,体重下降,而且人容易疲乏,心情低落,医生却不一定能治你的病!北京白癜风研究中心治疗要多少钱白癜风的中医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