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五种坏习惯,让患胃病的几率大大增高快

关于胃病,一直流传这样一句话:“十人九胃病”。事实上,这并非危言耸听。

据统计在我国,胃病发生率高达85%,是名副其实的“胃病大国”。而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胃病的发病率更在逐年攀升。

容易引发胃病的坏习惯

01

不良饮食习惯

经常暴饮暴食,又突然自行节食停餐,造成忽饱忽飢的状况,会让胃部在该休息的时候无法休息,该消化的时候却找不到东西消化,久而久之,会导致胃部消化不良或形成胃溃疡。

还有一些不良的饮食习惯,例如偏爱烫食、暴饮暴食、狼吞虎咽、喜食冰饮等,同样会造成胃黏膜过度受刺激,导致糜烂、溃疡等。

02

压力过大、情绪紧张

胃部是人体最能表达情绪的器官之一。长期处于紧张与压抑的情绪中,不仅会引起神经系统的紊乱,造成肝气郁结,更会刺激胃酸的过多分泌,导致胃酸过多,损伤胃黏膜,引发慢性胃炎胃溃疡等毛病,长期严重还易引发癌变。

03

起居不规律

胃是一个严格遵守“时间表”的器官,长期的熬夜会让胃部得不到足够的休息,胃黏膜的修复能力就会变弱。

若是还经常在睡前吃宵夜,这也会让本来应该休息的胃部,被迫分泌大量的胃酸来消化食物,不仅容易消化不良,更容易导致胃黏膜受损甚至溃烂,引发胃炎。

04

长期抽烟喝酒

经常抽烟喝酒的人,得胃病的几率也会高很多。这是因为,烟草中还有大量的有害物质,进入到胃里面,会刺激胃黏膜,很容易发展为胃溃疡。

另外度数,比较高的白酒,也会造成胃黏膜过度受刺激,导致水肿、糜烂。

05

饭后剧烈运动

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胃蠕动,帮助消化。不过要注意的是,饭后20到30分钟后再进行运动比较好,还能增强身体抵抗力,预防疾病。

为什么胃病的发病率居高不下?

除了不良的饮食习惯和生活习惯外,携带或感染幽门螺旋杆菌也是一大原因。

关于幽门螺杆菌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与胃溃疡、胃癌和慢性胃炎密切相关的微需氧菌。其对生长的环境要求十分严格,大多在胃里和十二指肠粘膜生长,引起粘膜炎症,然后破坏胃粘膜的保护作用,使胃炎加重,最终导致溃疡的发生。

幽门螺杆菌被世界卫生组织认定为一类致癌物,这意味著它能够致癌。事实上,超过80%的胃癌患者被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最令人不安的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能够在胃部系统中暂时停留,并且没有症状,除非有特别治疗,否则感染现象将会持续存在。

常见避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方法:

餐具隔离

如果家人患有幽门螺杆菌,用餐时要注意餐具隔离,将其碗筷与其他人的分开,确保不受传染。

饮食禁忌

日常不要吃生食或者太烫的食物。因为生的食物隐藏着肉眼无法辨别的细菌,而太烫的食物则可能刺激胃黏膜,降低其对细菌的抵抗力。

多吃蒜、蜂胶

平时可以吃一些大蒜和蜂胶,有助于抑制幽门螺杆菌,也能起到一定的预防感染作用,尤其是夏天喜食凉拌菜的朋友,建议在拌菜时多加点蒜。

注意口腔卫生

所谓病从口入,口腔是人体对外的第一道防线,因此建议早晚刷牙,饭后漱口。

饭前便后要洗手

手经常接触很多东西,是细菌最容易附着的地方。要养成饭前便后勤洗手的好习惯,洗手时建议使用一些具有抑菌功效的洗手液或香皂。

定期体检

每半年或一年进行一次健康体检,防患于未然。

李良济

如需咨询,请扫一扫或长按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gangrenjia.net/jbzl/644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