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养治疗是外科危重症患者的治疗措施之一,早期营养支持尤其是肠内营养(EN),可以显著减少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加速患者康复,改善预后。
胃肠外科危重症(如严重腹部创伤、各种消化道瘘、重要器官功能障碍和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的营养治疗难度更大、要求更高,那么如何适时、合理、有效地进行营养治疗?
胃肠外科的营养治疗难度大
但其重要性不可忽视
由于外科危重症患者应激状态下的代谢特点,以及存在无法经口进食或进食不足的状况,实施营养支持治疗显得十分必要和重要。现代营养支持治疗理念和技术,不只限于“提供热量、恢复正氮平衡”,还包括代谢调理和免疫功能调节,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和保护器官功能,从而影响疾病的发展与转归。
现代营养支持治疗已经成为危重症患者综合治疗策略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关键措施主要包括早期EN。临床研究分析显示,现代营养支持治疗可以降低危重症患者疾病严重程度,减少并发症,缩短ICU住院时间,改善预后,降低病死率。
胃肠外科危重患者的营养治疗原则
1营养治疗的时机选择从危重症患者整个综合治疗来看,维持机体水、电解质、酸碱平衡是第一需要,复苏早期、血流动力学尚未稳定或存在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阶段,此时任何形式的营养供给都会对预后造成不利影响。
充分复苏、获得稳定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纠正严重的代谢紊乱以及平稳的循环和呼吸等生命体征是开始实施营养支持治疗的先决条件。就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而言,在实施EN前尤其要评估喂养管末端位置,以及胃肠道的完整性、连续性、通畅性以及吻合口愈合情况。
2营养治疗的方式选择营养支持治疗分为肠外营养(PN)和肠内营养(EN)两种方法,前者通过外周或中心静脉途径,后者借助喂养管经胃肠道途径实施。现代研究表明,EN有助于维持肠道黏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维护肠黏膜屏障功能,进而改善危重症患者的预后。可见,EN的药理和治疗作用远大于营养支持本身的价值。
3营养治疗的营养素(1)主要营养素的补充
碳水化合物:
是主要的供能物质,一般占非蛋白质热量的50%~60%。危重症患者普遍存在应激性高血糖,应降低非蛋白质热量中的葡萄糖补充,同时重视联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水平。
脂肪:
补充量一般为非蛋白质热量的40%~50%,摄入量可达1.0~1.5g·kg-1·d-1。
蛋白质:
PN蛋白质供给一般以氨基酸液为主要来源,蛋白质供给量一般为1.2~1.5g·kg-1·d-1,相当于0.20~0.25g·kg-1·d-1氮。
微营养素:
维生素和微量元素是危重症患者营养支持的组成成分,特别是创伤、感染及ARDS患者应适当增加抗氧化维生素及硒的补充量。
(2)特殊营养素的补充
某些特殊营养素如谷氨酰胺(Gln)、ω-3多不饱和脂肪酸(ω-3PUFA)、精氨酸、核苷酸、膳食纤维、抗氧化物(谷胱甘肽、维生素C)和微量元素(硒、锌、铜)等,在发挥营养支持治疗作用之外,还可增强免疫细胞应答能力,减轻有害或过度的炎性反应,维持肠黏膜屏障的结构与功能。目前,EN的特殊免疫营养已有固定配方的免疫营养制剂,如沛可·L-谷氨酰胺。
临床胃肠外科患者的EN配方
沛可·全营素+沛可·L-谷氨酰胺
配方作用:
提供全面营养,保护肠道屏障功能,加快修复
配方特点:
全营素含足够的热量、蛋白质及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可作为唯一能量及营养来源;高生物利用的氮源有利于促进组织的合成和修复;直接营养肠道,有效维护消化系统的正常生理功能;
L-谷氨酰胺是采用谷氨酸发酵工艺生产,谷氨酰胺含量达99%以上。保护肠粘膜屏障,抑制失控性炎症反应和持续性高分解代谢,提高免疫,加速修复。
以最经济的医疗花费,缩短住院天数,减低治疗费用。
综上所述,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复杂而困难。根据疾病特点制定个体化营养支持治疗方案,及时、恰当地选择好营养支持治疗的方式和途径,供给适当的营养底物和特殊营养素,是提高营养支持治疗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关键所在。
素材来源:
[1]宋京翔,张再重,王烈.胃肠外科危重症患者的营养支持治疗.中华胃肠外科杂志,,19(3).
图片来源:部分源自网络.
往期精彩,点击阅读??大事件丨“韶关邦世迪--韶关学院医学营养工程技术共建研发中心”揭牌成立
??营养名家丨黎介寿:营养支持疗法加速外科患者康复??营养治疗的王道——将“个性化肠内营养”进行到底
邦Sir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