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如胃溃疡、萎缩性胃炎、慢性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之类的胃病是消化内科最常见的病种,也是困扰老百姓的最常见疾病之一。在出诊过程中,我们常遇到2类胃病人群,一类吃着胃药,却照样大吃大喝,胃病久治不愈;一类是边吃胃药,边严格忌口,每日仅吃点稀粥、青菜,结果病还没治好,人先憔悴了。都说“胃病三分靠治,七分靠养”,得了胃病,确实需要饮食调理,而且相当重要,但这不并意味着天天只能吃点清淡的半流质食物。
那么胃病患者如何进行饮食调节呢?
总体上而言
胃病患者饮食上应做到如下几点:①三餐定时定量,每餐只吃七分饱,不能为了多睡几分钟而牺牲吃早餐的时间;②食物合理搭配,进食时细嚼慢咽;③忌过饱过饥,过饱,胃过度扩张,引起不适,还损伤胃黏膜;过饥则胃酸、胃蛋白酶无食物中和、稀释,浓度高,可损伤胃黏膜;④忌不洁饮食;⑤忌频繁吸烟,吸烟可减少具有保护胃黏膜作用的黏液层产生,尚可促进胃酸、胃蛋白酶分泌,损伤胃黏膜;⑥忌过度饮酒,酒精可损害胃黏膜。
视症调整饮食
腹痛:留意平素饮食,可导致腹痛加重的食物下次应尽量少吃;进食避免过饱过饥,少吃太粗糙、过冷过热、刺激性大的食物;若是胃溃疡引起的腹痛应参考下面关于胃溃疡的饮食进行调理。
腹胀:食管宜清淡,每餐进食以不引起腹胀加重为宜,可适当增加每日进食次数(少量多餐);食物应细嚼慢咽;少吃难以消化的食物(如糯米糕、油炸食物等)、太油腻的食物、易产气的食物(豆类、薯类、奶制品、汽水)。
打嗝、反酸、烧心:需要少吃下列食物:酸性食物,尤其不宜空腹食用(柠檬、醋、山楂等);能刺激胃酸分泌或降低食管下段括约肌压力的食物:辛辣食物、高脂肪食物、巧克力、咖啡、浓茶、汽水、酒类等;晚餐早点吃,少吃夜宵;增加富含纤维素食物的摄入(蔬菜、水果)。
视病种调整饮食
胃溃疡:胃溃疡并出血期间,应严格禁食,通过静脉补充能量,出血得到控制后,即可从流质食物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活动期(A期)的胃溃疡,宜选用易消化、含足够热量、蛋白质和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细嚼慢咽,避免进食粗糙、过冷过热、过于辛辣、酸的食物,避免饮酒、浓茶、咖啡,待症状缓解后再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愈合期(H期)或瘢痕期(S期)的溃疡如无不适症状,可正常饮食。
慢性萎缩性胃炎:少吃油炸、腌制、烟熏的食物,多吃新鲜蔬菜瓜果,摄入的食物应富含有足够的蛋白、维生素。胃酸分泌少者,可以适当增加一些酸性食物的摄入,以刺激胃酸分泌,帮助消化,增加食欲。如伴有临床症状可参考上述第2大点:“视症状调整饮食”。
慢性浅表性胃炎:无症状者可正常饮食。如伴有临床症状可参考上述第2大点:“视症状调整饮食”。若胃黏膜糜烂明显,则饮食上应以富含维生素、蛋白为主的半流质或软食为主,避免进食过于粗糙、酸性的食物及刺激性大的食物,避免饮酒、咖啡、浓茶。
急性胃炎:若恶心、呕吐、腹痛剧烈,则应禁食,经静脉补充能量;若症状较轻,可进食半流质食物,待症状缓解后,逐步过渡至正常饮食;忌进食粗糙、刺激性大、油腻的食物、碳酸饮料、浓茶、咖啡、酒。
避免掉入“养胃”的陷阱
对于胃病的人群而言,养胃很重要,但也应避免掉入一些打着“养胃”旗号的陷阱中:
◇避免人云亦云:一些人听别人说吃酸性食物可以减少腹胀、腹痛,结果自己吃了酸性食物反而腹痛、腹胀加重,为什么呢?这是因为进食酸性食物对于萎缩性胃炎这类胃酸分泌减少的患者而言,有助于消化,可缓解临床症状,但对于如胃溃疡之类的胃酸分泌过多的胃病而言,只能是雪上加霜了。日常生活中应注意哪些食物可引起自己的胃部不舒服,下次进食时尽量避免。
◇避免严格忌口:没有症状的慢性浅表性胃炎、消化性溃疡愈合期或疤痕期人群可以正常进食;即使是有症状的胃病人群,也不意味着只能喝白粥、吃面条,胃病人群尚应摄取富含维生素、蛋白的食物,以促进胃黏膜修复;得了胃病照样可以尝遍五味,只要根据自身情况尽量减少当下不适宜摄入的食物味道(详请参阅“视病种调整饮食”、“视症状调整饮食”)
◇蜂蜜养胃并不适于每个人:许多人认为蜂蜜可以养胃,但需知蜂蜜含糖分高,可促进胃酸分泌,并不适宜活动期的胃溃疡人群。
◇大量喝牛奶并不养胃:大量喝牛奶可刺激胃酸分泌,并不利于诸如胃溃疡之类的胃酸分泌过多的胃病。
◇饮食调整并不能完全取代药物治疗:饮食调节并不能完全代替药物治疗,尤其是胃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更应接受药物治疗。
叶火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