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生是人,不是神,每位患者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哪怕是患上同一种疾病,治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受访者:蔡开琳(医院胃肠外科)
撰稿:熊文杰
我读大学七年制时,在基础部做科研培训的一位老师,彼时三十多岁,对我们这些学生非常关心,态度非常之好,让我印象深刻。时光荏苒,在我当医生之后,她有五十多岁了。记得那是年的春节之后,她自己发现解大便与往常有些不一样,出于对医学知识较普通人有着较多的了解和敏感,医院就诊,医生给她做了一个肛门指诊,没发现什么问题。可是回家后,大便不适的症状还是照旧。又过了几个月,炎热的夏天到来,这位女老师的症状加重了,她没有马虎,再次去就诊,这次做肛门指检时医生摸到了一个东西,做了肠镜之后,发现直肠部位有一个肿块,不算特别大,医生建议做手术切除。
她思来想去,出于对我这个昔日学生的了解,以及对医院胃肠外科的信任,为了得到最规范的治疗,总之,在种种因素叠加起来的那份踏实感的驱使下,她找到我。在我院做了磁共振检查后,我去放射科和那里的医生一起看了片子,紧接着和内镜中心医生一起做超声内镜检查,我们发现她的病情不太乐观——虽然肿块看起来不大,但是长得很深,已经侵犯到肛门外的提肛肌。她的情况,做保肛手术已不太合适,按规范治疗方案,她首先应该去做放疗,一个多月的放疗结束后,再休息两个月,然后再做手术。紧张之余,她治疗的心情也非常迫切,她很想首先做手术进行肿块的切除,但是她最后还是听从了我的建议,进行规范化的治疗。
放疗二个月之后,她又来找我,在进行了放疗治疗效果的评估之后,发现放疗虽然有效,但仍旧达不到做保肛手术的要求。当听到这个结果时,这位女老师一时不能接受,毕竟才五十出头的年纪,又刚刚退休,有大把的时间可以去休闲,去放松身心,不能保肛意味着要做人工肛门,她心理上的不接受完全能够理解,为此,这个手术到底要不要做,她自己犹豫了很长的时间。
犹豫间,她不止一次地问我:“肛门是保不住了吗?”看着她满脸的绝望,我艰难却清晰地回答:“你直肠部位的肿块已经侵犯到了提肛肌,而且它长得很深,这样一来手术时清扫的范围会很大,很抱歉,真的无法保肛。”听罢我的话,她非常理智地接受了大范围切除的手术,因为她和我们一样,把肿瘤治疗的长远效果放在了第一位,生活如此美好,生病后更懂得珍惜!如何对待肠改道,其实只是一个心态问题。
我们给她用腹腔镜加传统的开放式手术联合进行,比起一般手术,这样做的范围要大一些,术后病理分析发现她的肿瘤也的确侵犯到了提肛肌,手术做得很成功,对此她很满意,亦很高兴。术后,眼见她的身体一天天在恢复,恢复的情况还不错,我也替她高兴。可作为一名胃肠肿瘤科医生的我,内心却一直隐隐不安,放下心中师生情的感性因素,用理性去看她的病况,我深知手术做得再成功,也只能是彻底切除原发灶,尽可能地避免局部复发,而直肠癌的肝脏转移并不少见,很多手术时已发生的转移要到手术后几个月才能诊断出来(因此,术后6个月内诊断出来的肝转移都认为是同时性肝转移)。一旦有远处转移,很多人会对手术医生有疑问,怀疑是不是手术没做好。万一有了远处转移,她会不会这样想呢?
病魔果然没有那样轻易地放过它的狰狞之手,大家最不愿意看到的情况还是发生了——肝转移。我不管是作为她的学生,还是她所信赖,给她主刀的医生,病情这样的发展对我来说真是五味杂陈!手术方面,无疑是成功的;病理方面,报告做得是非常规范的。作为一名医生而言,我真希望每一位经自己治疗后的病人能永远的好下去,活下去;但是作为一名外科医生,局部手术做得再彻底、再成功,远处转移却无法控制。而该如何对她解释,也是摆在我面前的一道难题,我实在不知道该如何说才能做到让她理解,可是没想到的是,她的反应很镇静,甚至反过来安慰我:“小蔡,你真的不需要解释那么多,我真的很感谢你,手术做得那么好,做得是很成功的。现在的情况只能怪病情的进程,你千万不要自责。”在医患矛盾突出的当下,听闻这番话,无法不让我动容。
在大家的鼓励下,她又开始继续治疗,积极抗癌。
临床感悟:
对一名医生而言,最无奈的莫过于从科学的角度已经无法帮助患者达到康复,用尽所学的所有技能也无法挽留住患者的生命。医学上的局限性,需要患者的理解。医生是人,不是神,每位患者个体的差异决定了哪怕是患上同一种疾病,治疗的结果也不尽相同。
医学是一门不断发展却又不完善的科学,面对癌症患者,或许某些时候,对于从医者来说,动用所能的一切:从医学上、心理上、科学上、流行病学上......利用手术、姑息治疗等方法来帮助患者,缓解其痛苦,改善生命的质量,是当下在尚未找到战胜癌症的方法之下的一种无奈选择。
诚如秦伯益院士说:“我觉得医学的局限性是绝对的,人类未必能消灭疾病,而疾病也永远消灭不了人类,这就决定了斗争永远不会完结,除非整个地球上的生命都灭绝了......”所以,理智地看待医学的局限性,以平和的心态认同与接纳,但愿它能成为架起医患之间理解与沟通的一座桥梁。
由王国斌(右一)、陶凯雄(右二)教授领衔的医院胃肠外科团队(左一为受访者蔡开琳教授)
受访者简介:
蔡开琳,医学博士,现任医院胃肠外科副主任、内镜中心副主任、胃肠外科党支部书记;中华医学外科学分会营养支持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内镜外科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湖北省分会腹腔镜外科学会内镜外科学组组长、中国医师协会微创外科医师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医院学会机器人与腹腔镜专业委员会委员、医院学会微创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市医学会腔镜外科学会常务委员兼ERCP学组副组长、《世界华人消化杂志》、《腹腔镜外科杂志》编委。
年在日本进行消化道肿瘤治疗研究一年。从事多年的胃肠外科和内镜外科诊疗临床工作,擅长胃癌、十二指肠肿瘤、结肠癌、直肠癌、胆结石、黄疸等疾病的诊治,以及结肠癌早期病变及肠癌复发的筛查治疗。熟练掌握胃、结直肠疾病的传统外科手术和复杂腹腔镜、内镜微创手术技术,可根据精确病情分期,选择最合理的治疗方案,在复杂腹腔镜外科手术如胃体癌、贲门癌保脾淋巴结清扫,十二指肠肿瘤切除、超低位直肠癌手术方面经验丰富;对良性结直肠肿瘤或早癌可以合理地采用ESD肠镜下切除或腹腔镜手术;在肠道肿瘤合并肠梗阻的微创综合治疗方面有独到的经验;对复杂的胆管结石、胆管梗阻等病例,可应用腹腔镜、ERCP等技术完成微创治疗。
主持结直肠肿瘤发生机制及预防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研究2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年起作为主要研究人员承担国家卫计委重大项目《微创技术治疗胃肠道肿瘤的技术规范研究的工作。
相关文章推荐:
胃肠外科的故事(1):儿子陪患癌症的父亲看病,自己也被查出癌症
追忆先贤|病理专家李志尚教授采访手记
我的父亲管汉屏
蓝鸿钧教授回忆在湖北恩施农村做巡回医疗的日子
这个春节,厉害了,医院内镜中心!
欢迎供稿或提供新闻线索邮箱:yijichunqiu
qq.白颠疯专科医院国内成立最早的白癜风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