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8亿人被这细菌感染,胃病为何如此

幽门螺杆菌与胃病

年,32岁医生BarryMarshall轮转到消化科时,发现很多胃病患者疑似有细菌感染。

为了验证自己的这一猜想,他取样了一名66岁胃病老汉的胃液做了细菌培养液,然后为了证实这些细菌与胃病的关系,他毅然决然地一口干掉了这些细菌培养液。

几天之后,他出现了急性胃炎,并伴有头痛、呕吐、腹部不适、易怒和口臭等症状。到了第10天,他去做了个胃镜活检,他发现他被「螺旋菌」感染了。

年,BarryMarshall和RobinWarren获得了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他们发现了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并证实幽门螺杆菌与胃溃疡的关系。彻底打破了人们对胃肠病的认知,以及改变了胃病的治疗方式。

诺奖级的发现,往往面临的也是诺奖级的质疑。

特别是胃这一器官,容纳了大量的强酸胃酸,根本就不是细菌和宜居环境,所以它一直被认为不会存在细菌感染。

胃酸是浓盐酸,是一种强酸,PH约为0.9-1.5,这个PH具有很强的腐蚀性。

美国前总统奥巴马就曾因胃酸返流导致咽喉炎症,歌手陈洁仪也被报道过因胃酸反流导致声带受伤,不能进行正常演出,还有我最喜欢的JJ林俊杰也被曝过胃酸反流侵蚀声带,随时有做手术的风险。不少人发出疑问:「胃酸是硫酸吗?这么夸张!」

真的就有这么夸张,胃酸的腐蚀能力堪比化骨水。

那为什么我们的胃腺壁细胞每天都在分泌胃酸,胃黏膜本身却没有被腐蚀掉呢?

胃腔与胃粘膜内的氢离子浓度维持在倍之差的高阶梯状态,而且胃粘膜经常与各种病原微生物、有刺激的、损伤性的物质接触,但胃黏膜却能保持本身完整无损,胃的坚强离不开胃粘膜上皮细胞的三层铜墙铁壁似的屏障。

1.上皮前的粘液屏障:由覆盖于胃粘膜上皮细胞表面的一层约为0.5mm厚的粘液凝胶层及碳酸氢盐层构成。这层黏液屏障能防止胃内高浓度的盐酸、胃蛋白酶、病原微生物及其他有刺激性的,甚至是损伤性的物质对胃上皮细胞的损害,保持酸性胃液与中性黏膜之间的高PH梯度。

2.上皮细胞网屏障:上皮细胞顶面膜及细胞间的紧密连接,形成了一张非常精密的密目网(就是密恐患者最害怕的那种)对酸反弥散及胃腔内的有害因素具有屏障作用。胃上皮再生速度很快,约每隔2-3天更换一次,在其受到损伤后可很快修复。

3.上皮后强大的营养支持:胃粘膜细胞内的糖原储备量较少,在缺氧状态下产生能量的能力也较低。因此要保持胃粘膜的完整无损,必须供给它足够的氧和营养物质。胃粘膜丰富的毛细血管网为上皮细胞旺盛的分泌功能及自身不断更新提供足够的营养,也将局部代谢产物及反渗回黏膜的盐酸及时运走,因此胃粘膜健康的血液循环对保持黏膜完整甚为重要。

前列腺素、一氧化氮、表皮生长因子、降钙素基因相关肽、蛋白酶活化受体、过氧化酶增殖活化受体及辣椒素通路等分子群参与了复杂的胃黏膜屏障功能调节。

虽然胃粘膜屏障如此强大,但它也并不是无坚不摧。一旦胃黏膜屏障受损就会发生胃炎、胃溃疡甚至于胃癌,除却创伤、手术、药物等非常规影响因素,胃黏膜上皮细胞屏障受损的最常见原因就是幽门螺旋杆菌感染。

幽门螺杆菌从哪来?

幽门螺旋杆菌通过不洁食物、不洁餐具、水源等途径传染,「口」是最主要的传播方式和途径,全世界上有50%的人群是幽门螺杆菌的携带者,而在中国,这个比例会更高一些。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中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约60%,按照目前中国13.6亿人口数来计算,约8亿人已经被幽门螺旋杆菌攻占啦!!!

为什么中国人幽门螺旋杆菌的感染率格外高,可能就是因为中国人不喜欢分餐制,很多人聚餐都不习惯用公筷。可以说,幽门螺旋杆菌其实就是吃进去的细菌。

幽门螺旋杆菌厌氧、喜欢酸性环境,而且对生长条件要求非常苛刻,但好死不死胃里面的条件样样都符合它的要求。(胃:怪我咯!怪我咯!)

螺旋杆菌经口进入胃内,部分可被胃酸杀灭,部分则可以顽强地生存下来附着于胃窦部黏液层,依靠其鞭毛的运动能力还穿过黏液层。幽门螺旋杆菌安营扎寨后,时不时地释放点尿素酶、空泡毒素、磷脂酶、生物胺……

这些个个都是有毒物质,它们能使胃黏膜上皮细胞坏死,破坏黏膜屏障,日积月累导致胃粘膜萎缩,在萎缩的基础上还会出现肠上皮化生,导致胃炎,进一步形成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诱发胃癌。

感染幽门螺旋菌之后除了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消化道症状之外,还有可能出现口臭,有时候每天刷八次牙天天嚼口香糖都刷不干净口臭的味道,就可能是因为感染了幽门螺杆菌。

虽然幽门螺旋杆菌作恶多端,但在世界上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当中,只有10%的人因此患上了消化性溃疡,也只有1%左右的人可能才会患上胃癌,而且这1%还多见于溃疡病患者。

幽门螺杆菌并不是单纯的「肇事细菌」,正所谓相关并不代表因果,幽门螺杆菌也可能在我们体内快乐地繁衍,而并不造成任何伤害。

所以,如果感染了幽门螺旋杆菌其实也并不用害怕,但是能不感染还是尽量不感染的好。

幽门螺杆菌主要是经口腔进入人体,这种细菌常存在于带菌者的牙垢与唾液中,因此千万别让家里老人给孩子嚼饭喂食了,非常的不卫生。

聚餐不用公筷,互相夹菜这种习惯虽然亲密但是极易传播疾病,也需要坚决改掉,聚餐时甚至在家庭内采用要用分餐制或使用公筷、避免相互夹菜等。

另外幽门螺杆菌不耐热,使用有高温消毒功能的消毒碗柜,可以把幽门螺杆菌杀死,或者将碗筷放在锅里用开水煮一会儿,也可把幽门螺杆菌杀死。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换牙刷,这些都是预防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重要方式,也是阻断疾病传播的提倡方式。

为什么胃病如此「偏爱」我们?

当然也不是什么胃痛的锅,都要幽门螺杆菌来背~

胃本身就只是一个消化器官,但是与小肠不同,胃所起到的作用,主要是存储和研磨。胃连接着食管和小肠,两端都是比较细的管腔结构,你可以把胃想象成一个大手,当食物进去的时候,大手就会不停地攥啊揉搓啊,直到把食物揉成一根细条,才更便于进入小肠。

试想一下,你把冷的、热的、尖的、硬的统统往手里装,用手拼命揉揉一揉,手估计已经破了皮了,所以连手都受不了,更何况是胃呢?

我们前面说过胃粘膜上皮细胞大概每3-5天会更新一次,损伤的上皮会脱落,新的上皮会生长,但是如果损伤太快了,更新的速度没跟上,就会造成炎症和溃疡,所以保护胃黏膜少受损伤和提供足够的营养支持它的更新速度就是最好的养胃方法了。

所以该怎么办?只能依赖于胃病的早期筛查和日常的科学养护了。

科学养胃最重要的就是不要暴饮暴食,规律饮食。长时间不进食的胃就像一台空转的发动机,胃酸分泌过多会加重原有的胃部不适。

暴饮暴食会在短时间内超过胃的承载量,造成急性胃扩张,完全打乱胃肠道对食物消化吸收的正常节律,严重的还会胃出血。

其次吃饭速度不太过快。牙齿把食物咀嚼得越细碎,胃分解食物的难度就越小。因此,每口饭咀嚼10次以上再咽下,是一个简单又有效的护胃法则。

另外,想要一个健康的胃,还要放松心情。不要以为这是无稽之谈,在临床中,经常发现胃病患者的心理状态异于常人。他们更加焦虑、更加紧张、更加容易抑郁。

至于营养支持,其实日常的饮食已经足够。

最后,则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根据《第五次全国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共识报告》中所陈述的:目前推荐铋剂四联(PPI+2种抗生素+铋剂--复方铝酸铋颗粒)作为主要的经验性治疗根除幽门螺杆菌方案。其优点1.可以提升幽门螺杆菌根除率。2.可以克服抗生素耐药。3.可以减少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复发。

如果已经有了如果已经有了浅表性胃炎、胃溃疡等症状,还请及时就医,请专业的医师诊治。

养胃护胃是件大事,还请务必重视起来。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gangrenjia.net/jbzl/59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