脾胃病病因病机分析暨病例分享

脾胃病的致病因素,常见感受外邪,饮食不节,情志不畅,劳逸过度等。用药物治疗虽然可以缓解症状,但是如果病人本身不注意调摄饮食起居,调畅情志,脾胃病的致病因素仍在,这也是脾胃病反复难治的原因之一,所以日常护养是脾胃病治疗非常重要的一环。

脾胃病病机多为脾虚湿困。根据脾胃生理特点不同,用药宜通补结合,刚柔并济。尤其饮食调养是脾胃病预防治疗不可或缺的一环。

脾胃共处中焦,功能各异。脾主运化水谷,胃主受纳腐熟;脾主升清,胃主降浊;一化一纳,一升一降,共同完成饮食物的消化吸收与分布。而脾病多虚,有脾气虚,脾阳虚,脾易被湿困而失健运;胃病多实,常为寒热,饮食所伤,易化燥伤阴。脾胃的生理特点和功能不同,因此在脾胃病治疗不可同一而论,应动静结合,升降相宜。《临证医案指南》有云:“胃痛,邪干胃病也。为肝气相乘尤为甚,以木性暴且正克也。”《金匮要略》则指出:“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四季脾旺不受邪。”现代社会,工作生活压力过大,肝失条达舒畅,肝郁气滞之病证临床较为常见,而脾胃与肝关系密切,肝病易传脾胃,因此在治疗脾胃病时应充分注意,不忘舒肝柔肝。如已见肝之病,无论有无出现脾胃病症状,治疗时均应辅以健脾胃,助运化之品。若见脾胃功能失调,则应适当佐以护肝之品,以未雨绸缪。

脾胃病病例分享

于女士,53岁,餐后自觉饮食不消,胸闷气短,胃痛胃胀。纳差,厌油腻、冷食、冷饮。睡眠浅,起夜数次,大便两三天一次,怕冷。他院胃镜检查报告提示:胃角、胃窦弥漫性颗粒样增生。舌象:舌胖大有齿痕,色淡红,苔白腻,舌下静脉增粗。脉细弦。辩证:辨证:脾虚气滞,治法:理气健脾。方以香砂六君子汤健脾益气,合疏肝养胃中药加减治疗一个月余,诸症消失,胃镜检查示:浅表性胃炎。嘱患者规律饮食、定时定量、细嚼慢咽,少吃辛辣、刺激以及生冷食物,以养护脾胃。

江阴荣元堂中医门诊部

门诊-

门诊







































设计总监
QQ聊天机器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gangrenjia.net/lcbx/311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