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天读片CT病例女,58岁,胃部不

来源:中国医学影像

  女,58岁,主诉:胃部不适一个月,体重减轻。

平扫

强化(动脉期、静脉期)

小编留言:每天的病例都需要您的思考才会有更多的收获,同时分享到朋友圈和自己的小伙伴们多交流交流!病理结果就在下边,但请记住:多一份思考,多一份收获!

----------♀分割线♀---------

影像学描述

  胃底及体部胃壁明显不规则增厚,最厚处约6.7cm,强化扫描呈明显强化,病灶与肝左叶分界不清,小网膜囊内及膈上见多发肿大淋巴结,最大者横径约1.6cm。

影像诊断

  符合胃恶性肿瘤并小网膜囊及膈上淋巴结肿大CT表现,建议临床除外淋巴瘤。

病理

  (胃窦、胃窦体交界处及胃体后壁)非霍奇金淋巴瘤,结合免疫组化结果符合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GCB型)。免疫组化:CD20+、PAX-5+、BCL-6+、Mum-1-、CD3-、CD45RO-、CK-、Vim+、CD10-、Ki-67+(80%)。

讨论

  胃恶性淋巴瘤是胃非癌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类型,属淋巴结外型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一种,占胃部恶性肿瘤的3%~5%。好发生于胃窦和胃体,多发生于粘膜下层,因增殖进展可使胃壁和皱褶增厚,而粘膜表面正常。又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之分。后者是指身体其他部位或全身性淋巴瘤所致,是最常见的类型。本病多见于50~60岁年龄组,近年来有年轻化趋势,性别中以男性多见。

  临床表现不典型,上腹痛为常见的症状,无规律性,体重减轻,呕血或黑便也较常见。常有明显的体重减轻及上腹肿块,病程相对较长。

  

  临床诊断原发性胃淋巴瘤的依据:

  (1)浅表淋巴结无肿大;

  (2)纵隔淋巴结无肿大;

  (3)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

  (4)肝脾无异常;

  (5)病变以胃为主,可伴有区域淋巴结转移。

  如不符合上述条件则认为是继发性胃淋巴瘤,即全身性淋巴瘤的一部分。

  根据CT表现分为三型:①弥漫浸润型②节段型或局灶型③息肉型。

  ①弥漫浸润型:胃壁广泛增厚,超过全胃的50%或病变多发。表现为胃壁弥漫性或节段性增厚,管腔变窄,管壁厚度1cm~10cm,且向外周累及大部或全部管壁。增强后强化一致,其强化程度较皮革样胃癌CT值低10-20HU。腔外轮廓大多光整,周围脂肪间隙大多清楚,管壁较柔软。如脂肪间隙出现模糊不清,说明淋巴瘤有向邻近器官侵犯。

  ②节段型或局灶型:侵及胃的范围50%或局灶性增厚。

  ③息肉型:单发或多发突向腔内的息肉肿块,表现为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边缘光滑锐利,平扫密度较均匀,增强后明显均匀强化。

A:胃底、体厚壁均匀强化。

B:胃窦薄壁分层强化(箭示),厚壁均匀强化(箭头)。

C:胃腔不狭窄。

节段性胃淋巴瘤

  

  ①胃癌:

  胃窦部壁明显不均匀增厚,边界不清,形态欠规整,增强扫描呈不均匀强化(胃癌)

  ②间质瘤:

  胃间质瘤病变局限、CT呈不均匀低密度并不均匀明显强化,较少出现淋巴结转移;胃淋巴瘤病变相对弥漫、CT呈均匀等密度并轻度均匀强化,有助于两者的诊断及鉴别诊断。

  间质瘤:贲门-胃底可见不规则软组织肿块(不均质强化)

  

  原发性胃淋巴瘤的手术切除率和术后5年生存率均优于胃癌,并且对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均有良好的反应,故对原发性胃淋巴瘤应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由于原发性胃淋巴瘤缺乏特异性临床征象,术前诊断和术中判断的正确率较低,主要通过手术探查时活检明确诊断,并按病变大小及扩展范围确定其临床分期,以进一步选择合理的、适当的治疗方案。

  参考文献:

  [1]王新会,孙勇,杨敏,李素英,杨金莲。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诊断[J].医药论坛杂志,,09:-.

  [2]刘涛,杨存保,李景雷。胃间质瘤与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征象及鉴别诊断[J].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11:-.

  [3]康军,陈毓秀,李广琪,任小军。原发性胃淋巴瘤的CT诊断[J].中国实用医药,,06:76-77.

  [4]李广鑫。原发性胃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诊治分析[D].安徽医科大学,.

  [5]宁建东。胃癌和胃淋巴瘤的CT表现对比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33:-.

  想和超过15万的同行分享您的行医故事、临床经验和经典病例吗?还等什么,速来投稿吧!投稿邮箱yh

yxj.org.cn或

qq.   想和同行交流学习?影像频道实名







































去哪里治疗白癜风
治疗白癜风的秘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jinggangrenjia.net/jbby/209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