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心、呕吐、腹痛、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不少人在出现这类消化道症状时,都会以为是普通的胃病,吃点肠胃方面的药就了事,其实这样做容易延误病情。胰腺癌在早期时,症状不具有特异性,与上消化道疾病弄混淆是常有的事儿,在门诊也时常被误诊为“胃病”后进行治疗。胰腺癌被当成胃病进行治疗3个月,是谁的错?最近门诊来了一位50岁左右的男性患者,主诉隐隐感觉胃部不适、厌食、腹痛,以为是自己饮食不规律,而导致的“老胃病”又犯了,就去药店拿买了点药,连续吃了一段时间,症状稍有所缓解,但也总是反复发作,体重也有明显的下降。医院做胃镜检查,发现患有胃炎,医生给开了治疗胃炎的药物,3个月过去,然而腹痛的症状并未得以改善,反而越来越严重。据我多年的从医经验,此患者的腹痛程度以及频率已严重超过胃病,我猜测恐怕不是简单的“胃病”,可能问题出现在其他部位,不是胰腺就是肝脏。于是患者在我的建议下,去做了更细致的检查,结果发现肿瘤指标CA19-9偏高,于是初步怀疑是可能是胰腺肿瘤,在进一步进行腹部CT检查后,发现有4个几公分的肿瘤长在患者的胰腺部位,其中还有一个巨大肿瘤长在胰腺体胃部,并且还呈现肝转移的迹象。为什么胰腺癌如此难以被发现呢?胰腺癌是一种很危险系数极高的恶性肿瘤,其早期很难被发现、预后极差,死亡率极高,被称之为“癌症之王”。在确诊之前,不少人出现腹部不适的现象,都以为是“胃病”捣的鬼。1、胰腺所在之处极为隐蔽胰腺是位于身体上腹部深处的一个小器官,位置比较深,不像食管、胃肠道可以通过内镜直接发现病变。胰腺发生病变,是很难发现异常,很多都是通过体检偶然发现的。临床上,简单的B超检查,也比较难发现早期、直径比较小的肿瘤,不是经验丰富的医生也很难准确地诊断。2、胰腺癌的发病率比其他癌症低与其他癌症相比较,胰腺癌的发病率相对较低,除了专业的肿瘤医生,大多数人身体有了异样,很少想到会是胰腺癌。另外,在接诊此类病人时,一般的内科医生,通常都是首先考虑的是常规疾病。3、早期症状隐匿,容易被误诊胰腺癌早期没有特别明显的症状,多表现为腹痛、钝痛、食欲减退、厌油腻食物、黄疸、消瘦与乏力,很容易与普通的消化道疾病相混淆,尤其是胃病和肝病,一般只有做CT、超声检查时才会被发现。4、发病原因尚不清楚胰腺癌的发病原因有很多,可能与基因遗传、长期吸烟、酗酒、慢性胰腺炎、糖尿病等有关。定期检查,早发现早治疗,是预防胰腺癌的关键目前,临床上还有针对胰腺癌特异性的预防措施,预防的关键是定期做防癌筛查,提高机体自身免疫,尽量避开致病因素,比如不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不平衡、慢性胰腺疾病等。日常生活中,提倡低脂、高纤维和高维生素饮食,坚持运动和锻炼。为减少甚至避免胰腺癌发生,临床上对于胰腺癌的症状应高度警惕,当患者出现腹痛、黄疸、食欲不振、不明原因的消瘦等症状时,应考虑到胰腺病变的可能性。同时,建议40-45岁以上的高危人群,包括患有慢性胰腺炎者、有胰腺癌家族史者、糖尿病患者、有胃大部切除术者等人群,每年做一次腹部彩超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