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患者前来咨询,诉说自己经常觉得肚子疼,还经常出现腹胀、反酸、恶性、还有便秘或者腹泻,大便不成形等等。
去医院也查过,化验了大便,也查了血,还有彩超、CT或者胃肠镜等检查,凡是能做的检查,统统都做了,什么问题都没有发现,所有的检查结果都是正常的。
胃肠道功能紊乱,这是一大类的疾病,做胃镜和肠镜的时候,往往找不到确切的病因,也就是说肠道里面没有肿瘤,没有溃疡或者胃肠道炎症,也可以排除全身性疾病对胃肠道的影响,例如甲亢、甲状腺功能减退、糖尿病等等。
目前其诊断水平与治疗效果均不甚理想。
主要原因有如下几个方面
普及率低多数医师都是传统模式训练出来的,对这个疾病群的认识非常局限,更多习惯于器质性疾病的诊治处理流程。治疗瓶颈突出随着疾病损伤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新的诊断不断出现,人们突然发现,我们面对许多诊断所能给予的帮助非常有限,甚至就没有!治疗混乱因为这群疾病具有长期性、反复性、低致命性、低生活质量、高费用、多焦虑抑郁、表现杂乱的特点,多数医师的处理都是采取消除症状、减轻不适、精神安慰、生活指导等。
这些表现在中医均属于脾胃病的范畴,并且涉及对五脏六腑不同的程度影响,总之,在中医看来,脾胃系统的先天不足是产生功能性胃肠病的基础!
由于每个人的五脏六腑禀赋天生就存在差异,这就会在各种损伤因素的影响下,产生变化莫测的复杂性功能性胃肠病,导致表现、体征、诊断、治疗、预防指导的难以统一,特别是长期反复的损伤后,会导致营养、免疫、代谢、内分泌、神经、精神、心理、生长、发育、衰老等方面的继发性损伤,在中医看来就是气血、精气、脏腑气机、阴阳、元气等的损伤,导致疾病的发生发展走向复杂化。
中医认为,这些疾病的处理必须遵循恢复正常气机、补充气血、消除阴阳失衡的原则,治疗的基础就是充分把握“脾胃为后天之本”的指导思想,把脾胃功能的重建放在首位。
当胃肠功能持续减弱,出现长期性的胃痛、胃下垂等症状时,应当怀疑是功能性肠胃炎。
尽管有症状,但在做检查的时候,由于胃部表面没有问题,医院常常诊断认为“没有异常”。
想要不让胃炎发作,饮食应当在睡前5小时进行,空腹时应当避免食用酸味水果、豆馅、咖啡等,因为这些食物可能刺激胃酸过多分泌,加重功能性胃炎。
提醒胃肠疾病患者,功能性胃肠病约占消化内科门诊就诊患者的50%~70%。
这些患者一部分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而相当一部分则可能会被缺乏经验的医生诊断为慢性胃炎、慢性肠炎等使患者长期服药,造成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所以,一旦出现胃肠不适,还是应该及时找到病因,对症治疗为上。
文章来源于